鐵皮屋下的女孩——文文的故事
我叫文文,今年八歲。我的家是一間20多坪大的鐵皮屋。鐵皮屋在別人眼中,也許只是工地的臨時倉庫,或是鄉下角落不起眼的房子;但對我來說,它是我生活的全部,是我三年來哭泣、歡笑、上學、做夢的地方。
鐵皮屋沒有漂亮的牆壁,也沒有冷氣或暖氣。冬天的時候,冷風從縫隙灌進來,我常常縮在棉被裡打抖,耳朵和手指凍得發麻;夏天更難熬,太陽一曬,整個屋頂像火爐一樣燒得燙,我汗水不停流,衣服常常貼在身上,晚上更要拿著小電風扇對著臉吹才睡得著。可是我告訴自己:「這是我的家,我一定要勇敢住下去。」
我有一個愛喝酒的爸爸。小時候,我覺得爸爸很高大,每次抱我時都有一種安全感。但後來他開始常常喝酒,醉了就不回家,回來時不是大聲吵鬧,就是沉沉睡在地板上。我常常看著他亂摔東西,眼淚在眼眶裡打轉,卻不敢哭出來。因為我知道,如果我哭,他會更生氣。
媽媽在我五歲那一年離開了。她並不是不愛我,而是因為爸爸太愛喝酒,日子過得太辛苦。那天,我還記得媽媽背著包包,眼睛紅紅的,摸摸我的頭,說:「文文,要乖乖聽話喔。」她轉身走的時候,我緊緊拉著她的衣角,可是她還是走了。我哭到聲音都啞了,可是她沒有回頭。從那天起,我再也沒有喊過「媽媽」兩個字。
現在,照顧我的人是姑姑。姑姑年紀不小了,她沒有什麼高薪的工作,靠著每天撿回收,慢慢地、一點一滴換來我們的飯錢。白天,她推著破舊的三輪車,在巷弄裡彎著腰找紙箱、塑膠瓶。回來時,她的額頭總是流著汗,手上有時還會被鐵絲劃傷。但她從來沒有抱怨,總是笑著對我說:「沒關係,這樣我們還能過日子。」
我知道,姑姑很辛苦。所以我會盡量幫她分擔。我把家裡掃乾淨,把課本讀好,還會幫忙把她撿回來的瓶子分開擺好。雖然我的手小小的,常常搬不動,但姑姑總是拍拍我的頭說:「有妳幫忙,我就不覺得累了。」聽到這句話,我心裡暖暖的。
在學校裡,我表面上和同學一樣,背著書包、寫功課,但我很少告訴同學我的家在哪裡。我怕他們知道我住在鐵皮屋,怕他們笑我窮。有時候回家的路上,看到別人家裡亮著溫暖的黃燈,有大人煮著熱騰騰的飯菜,我心裡會有一點酸。我也好想有那樣的家,也好想在媽媽的懷裡撒嬌。可是回到家,看見姑姑為我準備的一碗簡單的麵,聽到她的笑聲,我又告訴自己:「有姑姑就夠了。」
我最喜歡的時刻,是躺在鐵皮屋外的空地上,抬頭看星星。星星閃閃亮亮的,我會在心裡對它們說悄悄話。我說:「星星啊,能不能把我的願望帶給媽媽?告訴她,我沒有忘記她,我還在等她回來。」有時候,我也會對星星說:「請讓姑姑身體健康,不要太累。」我知道星星聽得見,因為每次說完,我心裡都比較不那麼難過了。
生活雖然艱難,但我沒有放棄希望。我告訴自己,要好好念書,長大以後可以有一份好工作,賺錢買一間真正的房子,讓姑姑住得安心,不再風吹雨淋。也許,有一天,我還能把媽媽找回來,讓她看看我有多努力,讓她知道我過得很好。
三年的鐵皮屋生活,教會了我堅強。雖然我才八歲,但我已經懂得,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溫暖的家、完整的家庭。可是,只要心裡有愛、有希望,哪怕房子再小、再簡陋,也能住出勇氣與溫度。
有人說,孩子應該無憂無慮。但我覺得,命運雖然給了我一些傷痛,也給了我更多勇敢。我是一個鐵皮屋下的女孩,但我相信,我的未來會比鐵皮屋更堅固,更美好。因為在我的生命裡,有姑姑不放棄我的愛,有我努力不想輸的心。這些,都是支撐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。
也許,當我再長大一點,我會把我的故事寫下來,讓更多人知道:即使在最不起眼的鐵皮屋裡,也能長出最堅韌的希望。